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中耳疾病 > 颅外并发症
编号:13573112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理及并发症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21
     【摘 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理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情绪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7.78%)(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调节患者不良心理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急性脑出血;心理;并发症

    文章编号:WHR2018061023

    急性脑出血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属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具有病情危重、起病急、发展迅速的显著特点,一旦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即会死亡,病死率为40%~60%,患者发病后极易遗留失语、肢体障碍、偏瘫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1]。为了改善预后,本文作者就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理及并发症的影响展开了下述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两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6~78岁,平均(64.15±7.23)岁;发病时间1~7h,平均(2.45±0.36)h。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45~77岁,平均(64.43±7.08)岁;发病时间1~8h,平均(2.36±0.27)h。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经颅脑CT检查确诊为急性脑出血;2)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精神病、意识不清醒;2)合并其他心肺及功能障碍疾病;3)入院48h内死亡;4)恶性肿瘤。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入院登记、常规检查、生命体征检测等内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1)急性期干预,急性期患者及其家属大多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了解,无法正确照顾患者,医护人员需指导患者家属定期帮助患者翻身,1~2h/次,适当抬高床头15°~30°,肢体保持功能位;适当帮助患者按摩肌肉,刺激患肢,动作保持轻柔、规律,15~20min/次,2~3次/天,幅度由近至远,由小至大,每个关节平均活动2~3次,促进血运,避免深静脉血栓。遵医嘱给予患者营养支持。2)恢复期干预,恢复期患者受病情因素影响,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和语言功能障碍,极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心理情绪,部分患者甚至会拒绝治疗。医护人员需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为患者讲解疾病发生、进展过程,告知患者通过后期康复锻炼及临床治疗可促进患者恢复,同时介绍成功康复案例,重塑患者及其家属治疗信心。指导患者展开康复训练,包括床上桥式运动、上举、翻身等,5~10min/次,2~3次/天,鼓励并指导患者完成日常自理活动,包括进食、翻身、如厕、穿衣等,锻炼肢体功能,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酌情调整活动量,以患者耐受为宜。

    1.3 观察指标

    1)借助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情绪状况加以评定和比较,各量表均包含20个题目,评分1~4级,粗分以1.25相乘,换算为0~100分,SDS评分≥53分视为抑郁,SDS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SAS评分≥50分视为焦虑,SAS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情况越严重[2]。2)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处理数据,以χ2检验计数资料(%、n),以t检验计量资料(±s),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心理情绪评分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78%(P<0.05)。詳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受颅内压骤然升高因素影响,机体脑组织受到严重压迫,预后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活动障碍,导致患者自身心理压力较大,影响临床治护配合度。临床实践证明,采用相应的护理方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展开临床干预,有助于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促使患者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治护过程当中来[2]。本文作者采用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通过心理干预、早期主动和被动肢体训练等方式,能够结合患者实际生理及心理特征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学者研究发现,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不仅能够有效调节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还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预后效果显著[3]。与上述分析一致,经本文实践发现,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与本组干预前相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显示两组采用的干预方法均可有效缓解患者负面心理情绪,但观察组患者情绪改善效果更加明显。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78%(P<0.05),说明观察组采用的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情况,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改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临床治护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茅俊华.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吞咽障碍60例康复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8):202-203.

    [2] 邵鹏,赵晓晶.早期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出血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5):2135-2138.

    [3] 卫晓红,任雪芝,张丽娟.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06):1224-1227., 百拇医药(纪二丽)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中耳疾病 > 颅外并发症